彭谦: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名片联系电话:13701161475

彭谦: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所在地: 性别: 年龄:
擅长领域:
邀请费用:

专家助理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

彭谦: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介

来源: 党建中央政策解读名师网   日期:12-13  点击:305  属于:专家观点

    彭谦: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 0

    时间:2022-09-05  来源:新华网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可以从中深深体会到,民族团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就已经共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两千多年来,尽管有分裂、有纷争,但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最高利益。比如,汉朝经营西域、开发岭南,唐代边疆地区“一半胡风似汉家”,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设总制院统辖西藏,清代乾隆皇帝在承德兴建庙宇接待班禅、欢迎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这些史实反映出各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最高政治目标,都为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拥有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各民族共同开创、共同守卫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磨难压垮过,而是自强不息、愈挫愈勇,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体,其奥秘也在于此。

     

      古往今来,民族问题都是关系国家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先后走过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的路子,但是因民族问题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局面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统一”与“多民族”的关系。反观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既强调一体这个主线和方向,又不忽视多元这个要素和动力,为我国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依据,具有显著的优势。

     

      从思想认识看,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民族地区都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一点已经深深印在各族人民心中。

     

      从制度设计看,我们党创造性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两个结合”,有力地把各族人民热爱本民族与热爱中华民族、建设伟大祖国与建设美丽家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从发展实践看,我国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把东中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长处发挥出来,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随着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等政策规划的实施,民族地区日益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战略新空间。

     

      二、民族团结是各项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在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号召下,党和国家先后派出访问团、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还组织由边疆少数民族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和内地参观。通过“派下去、请上来”,一来一往,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丰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庄严竖立着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碑文记载着新中国成立之初,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代表们剽牛喝咒水、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誓言:“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有26个民族的部分头人代表及党政军代表共47人在誓言下面签了名。誓词碑是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建设平等团结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振兴中华民族”;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并强调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将此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14亿多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三千孤儿入内蒙。1959年末,整个中国处在困境之中,全国粮食供应严重缺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3000名孤儿因为粮食不足严重营养不良。这些孤儿院的负责人纷纷向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告急,请求中央帮助解决困难。康克清随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请示,并且建议从少数民族地区调一些奶粉,以解燃眉之急。她的话提醒了周恩来总理,他说:“你直接与乌兰夫商量,看看他有没有办法从内蒙古调一些奶粉过去。乌兰夫可是解决困难的能手啊!”

     

      那时内蒙古牧业遭受了特大灾害,不少乳品厂都停产了,但是乌兰夫同志还是答应康克清同志想办法帮助这些孤儿。乌兰夫同志返回呼和浩特后,立即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就可以调去些奶粉,但是这只能解决一时困难。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吉雅泰同志想了想说:“我建议把这些孤儿都接到内蒙古来,分配到牧民家去抚养。”乌兰夫同志一拍桌子,说:“咱们想到一块儿了,就让草原把他们养大!”1959年12月上旬,自治区卫生厅和民政厅的负责人被乌兰夫同志叫到了自治区党委大院。乌兰夫同志告诉他们,内蒙古要接收3000名孤儿,同时指示:由民政厅和卫生厅抽调10名干部组成一个办公室,两厅厅长挂帅,卫生厅副厅长朱明辉同志具体负责,还提出了“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要求。

     

      1960—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名孤儿。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有的家庭甚至收养了五六个,还有的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他们把孤儿接回自家的蒙古包,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教他们说蒙古语、骑马、打猎,还供他们上学。这样,自身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就像哺育了他们的艾敏河一样,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三千多名嗷嗷待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汉族孤儿。他们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使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成为社会风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这既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也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当今世界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不会照搬西方国家那一套。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两个结合”,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带民族区域自治“帽子”的民族要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作出了明确部署。近年来,党中央隆重举办5个自治区逢十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现了各族群众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辉煌成就,展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和光明未来。

     

      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转化为激发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他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尽管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容开合的“家的模式”,以“大家庭”模式包容各个民族,以“一家亲”模式包容两岸同胞,以“根脉”模式包容华人华侨。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其内涵为共担中华民族责任、共建中华民族家园、共创中华民族辉煌、共享中华民族荣耀的意识。我们可以从“四个共同”的角度来理解。

     

      “共同”之一,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800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共同”之二,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共同”之三,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共同”之四,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刻把握“四个必然要求”即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新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把“中华民族”概念写入宪法,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和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2015年,新疆的维吾尔族艾尼瓦尔姐妹用两个月时间一针一线绣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十字绣匾,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敬献给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各族人民对总书记的爱戴、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我们56个民族共同的心声。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推动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心、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采取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展现了对各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极端负责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担当,“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显著增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志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

     

      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5年国庆节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来自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强调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时隔4年之后,2019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重要论断的演进,深刻体现了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新的历史方位,指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

     

      比如,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古城有一条各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的老街——隆务老街。19世纪80年代,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隆务也成商业贸易的中转站,来自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的大约80家商人在此安家,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场所也应运而生。一直到今天,老街里各民族之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犹如茶与盐巴。再比如,河南省镇平县为来此做玉石生意的维吾尔族群众打造生活社区,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上海市共康中学为使来自西藏的孩子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通过师生结对等举措,全面关心西藏学生的生活与成长。这些都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画面,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同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需求愈加强烈。要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水平,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扩大范围,创新方式,提质增效。要推动民族地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协作,使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提保证。要不断完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民族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既要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又要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造谣生事、煽动民族情绪、挑拨民族关系的行为,用法律武器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在全社会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物,寓意多子多福、红红火火。一粒一粒的石榴籽紧紧拥抱在一起,恰如56个民族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可以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是我国几千年来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和宣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一各民族最高利益的最新成果。

     

      历史上,我国既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方之民共天下”“夷夏一体”等治理理念,也有“一块岩石挡不住山洪,团结起来能战胜敌人”“汉藏团结,犹如茶与盐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民间谚语。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危机,我国近代史上的仁人志士提出了“五族共和”“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等主张。中国共产党早在革命初期,就强调“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把少数民族解放纳入中华民族解放的全局之中,把解决民族问题纳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总任务之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中国70年来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深刻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点明了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关键之处,为推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鸦片战争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各种政治势力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以后,有几百个政党、社团成立,但是都无法提出符合中国革命实际、让各族同胞认可的革命主张,都没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各族人民才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之路才越走越宽。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明确提出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共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纲领,领导建立起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汇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结束了“人民五亿不团圆”的悲惨局面,开创了“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历史新篇。正因为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毛主席和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歌曲,才会从村村寨寨、从各族人民心里流出,迅速唱响大江南北,成为代代传唱的经典“中国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辟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新纪元。民族团结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框架,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彻底铲除民族剥削和压迫的根源,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各民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越来越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牢,中华民族大团结越来越稳固。

     

      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书写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能够把各民族团结凝聚起来,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迫切;在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背景下,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蓄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妄图离间我们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我们党的执政根基。越是形势复杂,我们越是要保持政治清醒,越是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把各族同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夯实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百年历程,百年辉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值得各族同胞完全信赖和托付的党,只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民族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百年风华正青春,接力奋斗新征程。走进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中国发展的巨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百年复兴梦,浓浓中华情。我们要始终牢记这一共同目标、生动写照和时代特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推动“复兴号”巨轮顺利到达光辉的彼岸。
     

    (彭谦: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北京中科英才党建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如需邀请知名党建专家,纪检监察、国企改革,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知名经济学家等专家学者开展中央政策解读,党建培训服务,党建品牌,党建课题,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干部培训,专题培训服务主题党日活动, 通用管理、安全管理等专业咨询培训服务, 请致电或加微信13701161475(同微信)  15801017381(同微信)北京中科英才同时提供红色教育传统革命教育基地研修学习服务,提供党员活动中心,党建展厅,廉政教育展厅服务课题调研等服务。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机构联系


中科英才
北京中科英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英才),成立于 2011 年,中科英才主营党建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红色教育、通用管理类咨询培训内训服务,以习近平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提供专业的师资课程服务、课题调研服务,红色教育传统革命教育基地研修学习服务,党员活动中心,党建展厅,廉政教育展厅服务,覆盖各级政府、高校、企事业等单位。

手机:13701161475

电话: 010-87006446 (办) 15801017381(何老师)

邮件:996688618@qq.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88号春岚大厦

免费咨询
扫一扫微信咨询
扫一扫微信咨询